七一遊行人數點算計劃
|
|
|
香港大學學生研究隊,今日下午在灣仔軒尼詩道與軍器廠街交界行人天橋進行點算,發現經過該點算站的遊行人數共23,834人,但有關數字並不包括在該點之前離隊或之後插隊的人士。研究隊暫時指只能引用去年的統計數字,作為初部調整參數。資料顯示,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2006年7月4至9月20日期間,進行了多次隨機抽樣電話調查,發現在2006年參與七一遊行的巿民中,74.9%謂曾經通過軍器廠街的點算站,而在95%置信水平下的抽樣誤差為正負5.9個百分比。換言之,去年的調整參數是介乎1.24與1.45之間。因此,以上述基數2.38萬人乘以1.24至1.45,初部估計參與今年七一遊行的總人數應該是介乎2.9萬至3.5萬之間。最後數字有待今年的抽樣調查得出結果後才能進行調整推萛。
|
|
|
|
遊行資料
|
|
主辦:民間人權陣線(查詢電話2385-4491, www.civilhrfront.org)
日期:2007年7月1日(星期日)
路程:約1430由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開始,遊行至中灣政府總部
研究組織:香港大學學生研究隊
|
|
|
研究隊伍
|
|
研究策劃 |
Nicola HUI |
周廣博 Cliff CHOW |
唐旭華Joseph TONG |
|
|
研究顧問 |
鍾庭耀 Robert CHUNG |
|
|
研究助理 |
Thomson HUI |
Adele LI |
Eunice SIU |
Ester CHOW |
Helen CHAN |
Nina YIP |
Jazz MA |
|
協助人員 |
Fiona CHOW |
|
|
|
|
集合時間及地點
|
|
集合時間:13:45
集合地點:太古廣場UA戲院門口
|
|
|
點算方法
|
|
點算地點:灣仔軒尼詩道與軍器廠街交界行人天橋(進入金鐘地段)
點算工具:手動點算器、計時器(或能準確顯示秒針的手錶)、手提電話、計數機、記錄表、攝影機、錄像機連腳架、手提電腦;最後3項工具由隊長負責
其他物品:文具、零食、飲品、防風、防雨、防曬物品等
點算時間:人流大約在15:50至18:38之間經過該點
|
|
路面示意圖:
|
|

|
|
|
9名研究隊員共分4隊:A隊6人,負責輪流或接力點算人數;B隊1人,負責核實點算;C隊1人,負責攝錄和紀錄路面情況。D隊1人,負責綜合計算整體人流。
|
|
在可能情況和隊長的指使下,各隊盡量按時替換成員,以增加各個研究隊員的工作經驗。
|
|
|
A隊工作
A隊6人,按照上圖所示軒尼詩道的8條路線,點算經過每條路線的人流。由於兩旁行人路與遊行路線分割,因此不計在內。隊員可以同時面向或同時背向人流點算,由隊長決定。
假設路線1至8都開放給予遊行人士,則每人負責點算一條路線。每名隊員每4分鐘連續點算2分鐘內經過某條路線的人數,即點算2分鐘、休息2分鐘、再點算2分鐘、休息2分鐘……如此類推。
假設路線1至8都開放給予遊行人士,則每人(隊長按情況再調配人手)負責點算一條路線。每名隊員每4分鐘連續點算2分鐘內經過某條路線的人數,即點算2分鐘、休息2分鐘、再點算2分鐘、休息2分鐘……如此類推。
假設開放路線在4至8條之間,則隊員的工作由隊長分配,部份路線由兩人接力點算一條路線,部份路線由一人抽樣點算。
所有隊員在自己的點算表格內詳細記錄點算結果,和一切異常情況,每半小時一次把表格提交到隊長手上。
|
|
|
B隊工作
B隊2人,負責進行點算覆核。B隊成員甲會選擇某A隊成員的工作時段同時點算經過某路線的人數,每次2分鐘,休息2分鐘。期間由成員乙接力點算的工作,並轉到另一路線覆核另一A隊成員的點算,同樣點算2分鐘,休息2分鐘。期後再由成員甲覆核A隊成員的點算,且轉換覆核的對象………….如此類推。
協助記錄路面情況和拍攝硬照。
|
|
|
C隊工作
C隊成員1人負責攝錄路面情況。每次錄影起碼2分鐘,盡量配合A和B隊成員的點算時間。攝錄時同時以聲音說明攝錄時間和特殊原因。
隊員同時在自己的攝錄表格上記錄細節。
|
|
|
D隊工作
D隊成員1人負責以試算表處理每半小時所收集的數據,計算即時的參加者人數。
|
|
|
統計方法
|
|
由於警方只開放三條行車線給予遊行人士,研究隊遂以接力形式連續點算參與七一遊行的人數。
假設在某一時段的P1分鐘內,遊行人士通過路線1為Y1人。同樣道理,遊行人士同期通過路線2及路線3為Y2及Y3人。
同期通過所有條路線的人數則為:Y1+Y2+Y3
全日通過所有路線的人數則為:P1時段所有人數+P2時段所有人數+……如此類推,直至遊行遊行人士全部通過該點為止。
全日參加遊行的總人數 = 經過該點的人數 + 沒有經過該點的人數(包括中途插隊或離隊人士),後者需要倚靠日後的抽樣調查另行統計,而即日發佈的統計數字會以去年七一遊行的參數計算,待日後的抽樣調查完成後,會再作調整。
|
|
|
點算結果
|
|
X名點算人員的點算結果顯示,全日共有26,896人經過灣仔軒尼詩道與軍器廠街交界行人天橋,由灣仔地段進入金鐘地段。詳細數據及運算方法請參閱本文件之人流數據部份。以下是簡單的總結:
|
|
分段分線的綜合點算結果
|
|
開始 |
結束 |
路線1 |
路線2 |
路線3 |
路線6 |
路線7 |
路線8 |
所有路線 |
1530 |
1559 |
42 |
13 |
6 |
0 |
0 |
0 |
61 |
1600 |
1629 |
1,515 |
2,316 |
1,896 |
0 |
0 |
0 |
5,727 |
1630 |
1659 |
1,255 |
2,435 |
1,673 |
0 |
0 |
0 |
5,363 |
1700 |
1729 |
1,622 |
2,534 |
1,870 |
0 |
0 |
0 |
6,026 |
1730 |
1759 |
1,367 |
2,381 |
1,637 |
0 |
0 |
0 |
5,385 |
1800 |
1829 |
461 |
523 |
288 |
0 |
0 |
0 |
1,272 |
總數 |
|
6,262 |
10,202 |
7,370 |
0 |
0 |
0 |
23,834 |
|
* 路線4至5是電車線,沒有行人。
|
|
上述數字只能顯示今日下午經過灣仔軒尼詩道與軍器廠街交界行人天橋的遊行人數,並不包括之前離隊或之後插隊的人士。研究隊暫時指只能引用去年的統計數字,作為初部調整參數。資料顯示,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2006年7月4至9月20日期間,進行了多次隨機抽樣電話調查,發現在2006年參與七一遊行的巿民中,74.9%謂曾經通過軍器廠街的點算站,而在95%置信水平下的抽樣誤差為正負5.9個百分比。換言之,去年的調整參數是介乎1.24與1.45之間。因此,以上述基數2.38萬人乘以1.24與1.45,初部估計參與今年七一遊行的總人數應該是介乎2.9萬至3.5萬之間。最後數字有待今年的抽樣調查得出結果後才能進行調整推萛。
|
|
|
參考資料 2003-2006七一遊行人數點算結果總表
|
|
年份 |
點算人數 |
初步/最後參數 |
上限 |
平均 |
下限 |
公布數字 |
2003 |
264,000 |
最後參數 1.75 |
502,000 |
462,000 |
429,000 |
42.9萬至50.2萬人 |
2004 |
149,057 |
初步參數 1.75 |
283,000 |
261,000 |
242,000 |
24.2萬至28.3萬人 |
2004 |
149,057 |
最後參數 1.29 |
207,000 |
193,000 |
180,000 |
18.0萬至20.7萬人 |
2005 |
15,265 |
初步參數 1.29 |
21,000 |
20,000 |
18,000 |
1.8萬至2.1萬人 |
2005 |
15,265 |
最後參數 1.45 |
24,000 |
22,000 |
20,000 |
2.0萬至2.4萬人 |
2006 |
26,896 |
初步參數 1.45 |
43,000 |
39,000 |
36,000 |
3.6萬至4.3萬人 |
2006 |
26,896 |
最後參數 1.34 |
39,000 |
36,000 |
33,000 |
3.3萬至3.9萬人 |
2007 |
23,834 |
初步參數 1.34 |
35,000 |
32,000 |
29,000 |
2.9萬至3.5萬人 |
|